數位媒體:Yao-Chiang

Chiang,Yao – AIC數位媒體設計碩士先修班學員

前往美國 School of Visual Arts 就讀


我大學是新聞系畢業的,後來幾乎都在做文字編輯,雖然中間接觸過動畫企劃的工作,不過主要都還是在文字領域打轉。

我完全沒有設計背景,也沒在外面學過素描之類的,儘管因為興趣學過一些動畫軟體,可是做出來的作品還是離專業很有距離。由於未來還是想往動畫或影視特效方面發展,所以決定出國拓展視野,尋求一個多元寬廣的學習環境。

剛開始我是打算去澳洲,因為澳洲的MFA只要念一年半、花費也比較便宜,而去年也拿到三間學校的條件式入學。然而,對澳洲的動畫環境始終感覺很陌生、很疑慮,所以後來還是決定去申請美國的學校看看。

來AIC上課之前,其實我已經在其他地方斷斷續續學了好幾年的設計軟體,包括Maya、3Ds Max、Painter等,也累積了一些動畫和插畫作品。可是申請學校的時候,我覺得這些作品太零碎、缺乏主軸,也不足以表現出個人特色,因此為了凸顯特色並符合動畫系所的要求,我先設定好作品集裡還要加入甚麼作品,然後就埋頭畫了很多人物設計、場景設計、3D模型和動畫概念的東西。最後作品集裡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在申請前兩三個月累積出來的。

在製作作品集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請旁人給予意見,因為盯著自己的作品久了就會麻木,加上每件作品都是自己嘔心瀝血的結晶,難免會看不出其中的優劣,這時就需要一些客觀的看法來幫自己去蕪存菁了。

當時我有請Jimmy老師和Hammer老師看過我的作品,他們也很熱心的提出建議,告訴我哪些作品可以多放一點、哪些作品應該放後面一點或不太適合放。最重要的是,老師們提醒我作品集裡最好秀出一些發想過程,即使是寫滿筆記的草圖也OK,呈現出解決問題的歷程,證明你的創意是有根據的。經過老師的建議,我再次對作品集加以檢視並修改,很快就整理出作品集的主軸。

之後,排版又是另外一個令人頭痛的部分。我的落版單隨著作品的增加一直在改,作品的排序調動了好幾次,排版還參考了一些動畫電影的設定集,標題字型也一直在不要太過花俏、又不要太過死板、還能凸顯作品特色等原則中間調整。到了輸出的時候,我決定捨棄精裝或特殊紙的包裝,用相對比較便宜的用紙與簡單的膠裝來呈現,讓作品集的特色歸諸於作品本身,不讓華麗的裝訂喧賓奪主。

由於托福成績不高,所以只申請了各項標準都有達到的Pratt、SVA和RIT。因為去年申請澳洲學校的時候就已經寫好了SOP和Resume,因此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就只有針對各校的課程特色稍做修改便交出去了。我沒有找代辦,所以後來一大堆文件和程序把自己搞得有點一個頭兩個大,幸好都順利在期限之前完成申請,也很幸運的都得到admission。最後幾經思考,選擇了SVA的Computer Art。

一路上真的很感謝各位老師、同學以及家人的支持與幫助,也許這不是多大的成就,但是過程中努力去做了,能得到今天的結果也算是問心無愧了!希望我的小小經驗對大家有點幫助,也祝福有心追求夢想的大家明年此時能得到自己的好消息!


模仿者

《模仿者》是一部3D 動畫,講述有關一個人可以堅持一個虛假的自我到怎樣荒謬的程度。為了展示人物的心理想法,主角在外觀下用不同面貌表現黑暗面以及不安的心理狀態。這個故事描繪了一個噩夢中, 一個蒙面的小丑遭受到幾名黑道歹徒的威脅而脫下了他的面具。然而,一個殺手清除了所有的歹徒, 而這個殺手原來是小丑真正的自我。” 模仿者” 所希望激起的想法是, 在假面具下的時間過長, 將迫使內心真實聲音重新啟動與爆發。

  • Selected for the 15th Edition of Very Short International Films Festival, France
    Finalist at 2012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 Taiwan
  • Selected for MetroCAF 2012, NYC ACM SIGGRAPH, New York, NY
  • 2012 MFA Computer Art Selected Works, School of Visual Arts, New York,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