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LI-JUNG 分享 — AIC產品設計碩士先修班

2008前往美國Pratt就讀

[前言]
◥非相關領域、無基礎、接觸工業設計三個月,順利申請上Pratt Institute工業設計研究所。
◥聽起來像是坊間的廣告,更像是信手拈來的炫耀文。
◥然而,這件事卻著著實實的發生在我身上。
◥你是否也轉了好幾個彎,才不經意的發現自己的興趣。
◥不管是一帆風順或者幾經波瀾,能堅持一路走下去的,就會走到理想。

[過程]
2007年十月,瀕臨隔年申請期限的關頭,不知道要不要申請,甚至不知道要申請什麼科系的我,在一個平常下班的午後,從中壢搭乘高鐵到台北聽了一場工業設計的說明會。從此,一見鍾情,決心投入這個產業,也跨出了留學夢想的第一步。說明會結束後,主任很誠實的跟我說,要年底申請實在有點趕,可以考慮看看明年,不過,當心中一直想完成的夢想找到實踐的出路時,我真的不能再等待。十一月中,完成了第一個作品,體會到徹夜趕作品的滋味,了解好的設計應該傳遞給使用者什麼感受,該如何發想,如何讓設計有存在的必要性。十二月初,接近截止日,手上只有一個作品,申請文件準備進度趨近於零,眼看著實踐夢想的大門就要合上,卻還遲遲不前。是時候該做些什麼了。
於是在接下來短短的兩個禮拜內,奇蹟似的填完了所有申請文件,不眠不休地趕出了申請學校的作品集,然後寄件。
申請過程倉促,等待結果卻是無比的漫長。於是幾位一起上課的朋友提出了建議,何不趁現在到學校去看看,順便熬過這段艱辛的等待時間。於是展開了十七天美東之旅,參訪了部份申請的學校,SAIC / IIT / UIC / Cranbrook / RISD / Pratt。這趟旅程的收穫是無法以言語確切形容的,除了了解每間學校工業設計系的走向、趨勢,以及跟教授親自面談外,更有趣的是,網頁上看到的學校就活生生的在你面前,腦中拼湊的模樣當場具體了起來,也更新了對這個學校的評價與印象。

[現在]
目前已經開學一週了,班上沒有其它台灣人,幾乎全部同學都是非相關領域出身的,部分已是在業的攝影師、藝術家、建築師等,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意見與學習經驗。系上的理念是,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專長領域,盡可能的幫助學生做出更好的作品集。我很喜歡這邊的學習環境,資源多,有很多合作的博物館、廠商,也可以跨系去修大師們的課。很慶幸的是自己在台灣有先上了基礎的設計課,面對學校的課程,比較不陌生,銜接上也沒有太大問題。

[建議]
◥ 作品集
不同的學校要求的作品集走向與審核的要點都不一樣,但不變的一點是,必須從你的作品集中看出你的風格以及潛力。RISD的教授說道,他們要的不是一流的專業人士 (這樣就不需要在上研究所了),而是與眾不同的,有更深層思考、意念的,比如永續概念的產品等。說的白話一點,就是他發現很多亞洲學生的技法一流,然而風格都太類似,在眾多的科技產品背後,似乎少了那一點靈魂與深度。
在作品集的呈現,其實並沒有固定的範本,如出一轍的效仿未必保險。能展現自己,讓教授在瀏覽了數十本作品集後,還會記得你的某個作品的,也許才是錄取的關鍵之ㄧ。

◥ 語言能力
雖然很多學校的語言要求門檻不高,實際上他們很在乎也很要求外國學生的語言能力。SAIC的主任說道,他們最在意的一點就是托福成績,成績越高越好。學習的過程,必須常常與人溝通自己的理念、想法,還有呈現自己的作品,如果語言上有障礙,想必會造成很多不便。就算上了學校,也許會有上語言課的必要,而語言課相對而言會占掉部分的學習時間,分散學習設計課程的體力與耐力。能夠加強就好好札實的訓練自己的外語能力,不僅僅為了考試而準備而已,來到了美國你會發現,能與外國人溝通無礙將會讓你的學習體驗更順利。

◥ 預備能力
在國內能夠學習的,盡量去學,尤其是電腦相關的課程。在國外修任何課程,花費都將會比國內高好幾倍,你會想要把這樣的學費花在真正精要的課堂上。如果上課前你已經會了一些電腦工具,如Alias等,也許還能爭取到助教的機會,也讓你多了一些時間去修其他設計課程。

◥ 選校
選擇學校很重要,但不僅只是紙上談兵或是看排名。如果經濟上與時間上許可,買張機票到學校去看看吧。跟系上聯繫,約時間面談,和教授談談系上學的東西,是不是跟你想像中的互相呼應。到學校附近走走,感受一下是不是你想要的環境。申請上了,心裡會有個底;沒申請上,也許不是你想要的環境,就不會那麼的沮喪。有機會可以讀讀王文華的史丹佛的銀色子彈,雖然他是申請MBA,但有些積極的態度是值得效仿的。

[結語]
申請上了並不是結束,而是未來設計路程的開始。在國外學習的這幾年,將會是決定自己以後會成為怎樣的設計師的關鍵。在國外學習是完全嶄新的體驗,不僅是學設計學語言,更是學習一種新的生活型態,我想這是非常值得的體驗。

無論是在國內或國外學習,都祝福各位未來的設計人能朝自己想要的領域前進,走出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