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心中的原石,是需要花時間琢磨的。-陳勤文專訪
參加動態圖像視覺設計文憑錄取美國普瑞特藝術學院
清大設計系畢業生
大學所學的產生什麼啟發導致她想申請國外研究所?
她在大學時主修偏向工藝類的科系,而學校提供的平面設計相關課程相對有限。儘管如此,她對未來的職涯規劃有著清晰的目標,期望能投入包裝與品牌設計的領域發展。雖然她曾選修過UI/UX互動設計課程,但在試聽創意美學課程後,她發現自己對創意美學、插畫以及品牌設計有更強烈的熱情。學校的課程雖然種類多樣,但多數為基礎性選修,內容廣泛卻缺乏深度。因此,在求職與進修之間,她毅然選擇攻讀研究所,希望受到更完善系統性的教育,藉此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拓展視野並提升專業能力。
主修工藝類的勤文,當時經常造訪鶯歌陶瓷博物館,欣賞館內的作品,並希望能為博物館重新設計一個更貼近鶯歌地方特色的Logo。在研究博物館的專案內容時,提取了幾個重要的關鍵元素,包括鷹是鳥的外型、陶瓷手作體驗以及手藝傳承等,將這些元素融入草圖設計中。
在確定Logo的設計方向後,進一步進行細節調整,包括運用網格系統進行排版設計,並嘗試將新Logo應用於博物館外部招牌的更換。為此,特別製作了金屬材質的Logo版本,並設計了多種基本色系的應用方案。
為了讓博物館的形象更親民且吸引有兒童的家庭,文宣設計中加入了一些插圖元素。同時,透過繪製地圖來幫助參觀者了解博物館的配置,並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了多樣化的體驗票。此外,也規劃了成品包裝的設計,並結合印章蒐集的趣味性,讓參觀者在手作體驗後能感受到更完整的服務與回憶。
準備的作品集、申請學校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以及如何解決呢?
在準備申請的過程中,勤文面臨了多次修改作品集的挑戰,甚至在她出遊的時候收到第一次失敗的申請,還在東北的旅遊中大哭一場。
也讓她在失敗中反思對作品集的整體表現力和敘事邏輯不夠滿意,經常感到迷茫。老師的建議下,他重新思考設計的本質,逐步掌握了設計思維的運用方法,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傳達設計概念。透過課程,透過更系統的教學她在作品集的修改與細節處理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勤文並未因此氣餒,而是以不斷進步的心態精雕細琢,力求完美。
勤文深知:「找到自己心中的原石,是需要花時間琢磨的,是一件很費工的事情。」
最終通過反覆的調整與專注的創作,提升了作品的完整性和感染力,以優秀的作品打動了評審委員申請到了普瑞特藝術學院。
為甚麼選擇易禧,覺得在易禧學習那些方面對你很有幫助?
選擇易禧是因為她參加了平面設計的試聽課程,發現老師的教學非常詳細,對於她這樣的初學者來說,都能夠輕鬆入門和快速上手。在大學時期,勤文對電腦設計並不熟悉,但試聽第一堂課後,覺得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她。此外,勤文還觀看了一些以前學員的作品集,看到他們學習後的成果,讓她感到非常驚艷,這使勤文更加確定選擇易禧能讓她實現設計的夢想。
勤文在課程中學習了清晰的設計邏輯,幫助她理清創作思路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方向。同時,課程涵蓋的數位設計軟體技巧,讓她的作品更具現代感與專業水準。這些技能廣泛應用於包裝設計、品牌識別與數位媒體等多個領域,使她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勤文認為,這些課程內容為她的設計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給予想出國留學的學弟妹們一些鼓勵與建議吧~
當時勤文參加了非常多國外學校線上的工作訪,目的是為了釐清作品集的準備方向,並探索自己未來想走的路。這些線上課程的意義在於,第一,讓同學更了解各學校的特色;第二,幫助同學判斷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科系。透過多聽多了解國外學校的需求,勤文得以確認自己的方向,進而朝心儀的學校與科系努力。同時,也發現國外學校學生的專案非常完整,從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
最後想要對學弟學妹們說,其實被拒絕並不代表失敗,而是一個成長的機會。收到拒絕後,不妨靜下心來檢視自己的不足之處,進一步修改與提升自己。當你做得更好,再次提出申請時,往往會獲得更正面的回饋與結果。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選擇放棄,相信自己,其實你是可以做到的!
最後來看看同學的訪問影片吧~記得點擊右下角開啟CC字幕哦!
易禧為您推薦提升您設計層次與動態感的 【動態視覺設計班】,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級設計班】創造獨特的視覺作品。
對以上課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易禧官方LINE帳號 @ecdesign 免費諮詢設計課程!